葡萄酒是世界上的酒精饮料,优雅、高贵、浪漫的背后,几千年来见证着西方人类社会发展的神圣、善良、文明。
走进神殿的一场葡萄酒考试
不同于其他酒类饮料,葡萄酒拥有一个“守护者”组织:葡萄酒大师协会,共有300多位葡萄酒大师成员,活动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走进神殿的一场葡萄酒考试
葡萄酒大师协会发源于英国。英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葡萄酒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葡萄酒进口大国。英国的酒商公会(Vintners Company)和葡萄酒与烈酒组织(WineSpirit Association)在1953年组织了次葡萄酒大师考试,1955年由通过考试的8名葡萄酒大师组建了葡萄酒大师学院。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葡萄酒更为流行和现代化,几乎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拥有葡萄酒大师这个头衔的人更是被广大葡萄酒爱好者奉为“神明”。在整个亚洲目前一共仅仅只有5位葡萄酒大师:Jeannie Cho Lee,Debra Meiburg,Ned Goodwin,Lisa Perrotti-Brown和Annette Scarfe。
曾经就读于农业大学葡萄酒工程,毕业后工作于佳士得(香港)和佳士得(北京)的张翛翰,以葡萄酒大师候选人的身份于6月8日在伦敦参加了新一届的葡萄酒大师考试。
走进神殿的一场葡萄酒考试
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世界的艺术品拍卖行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名酒拍卖行,有多位葡萄酒大师就职。佳士得的工作经历对于张翛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历程。
走进神殿的一场葡萄酒考试
我有幸代表酒博网采访了张翛翰,邀请他分享了这次参加葡萄酒大师考试的非凡体验。
走进神殿的一场葡萄酒考试
在考试前做了哪些准备?
理论考试的内容相当,从栽培、酿造、运输仓储、商业一直到哲学、艺术、环保等当代问题,所以从开始复习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自己对葡萄酒其实知之甚少。盲品也是囊括了全世界主要的葡萄酒类型,可以说考试内容无所不包。
考试前重点看了几本理论性的书,包括Jamie Goode的《Wine Science》,James Halliday和Hugh Johnson的《The ArtScience of Wine》,David Bird的《Understanding Wine Technology》,Stephen Skelton的《Viticulture》,以及Tom Stevenson的《Christies Encyclopedia of ChampagneSparkling Wine》,Jancis Robinson的《Wine Grapes》和《World Atlas of Wine》。
盲品基本没怎么准备,只是重点找了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产区和品种重点做了一下训练。
简单介绍一下这次去参加考试的过程。
这次考试对我来说特别波折。医生说我太太的预产期会提前,正好在考试前后,所以考试前我都差点要给葡萄酒大师学院申请延期。但是后来情况稳定了一些,我和我太太终决定,我参加今年的考试。所以这次的行程安排非常紧张,在伦敦住了两晚上就离开了。考试的时候我其实也在担心孩子在我不在的时候生出来。
考得满意吗,说说题目难度。
题目不是很难,我的回答有些遗憾但也算尽了力,评判的工作就交给评委吧。盲品组的起泡酒,我猜错了Cava,猜对了Champagne。第二组白葡萄酒,我猜对了Torrontes和Viognier,但是没有猜对Campania大区Greco di Tufo地方出产的Greco(我猜成了勃艮第的霞多丽)和Rueda地区的Verdejo(我猜成了Mosel的雷司令)。第三组是我痛苦的,在倒酒的时候我就盲品出来是黑皮诺,但是当我看要求评论酿酒工艺的时候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越来越觉得好像是四款不同风格的Nebbiolo。这道题上我浪费了非常多的时间,把答案从黑皮诺改成Nebbiolo,又改回黑皮诺,终没有时间评论产区和酿酒工艺了。一组的加强酒,我猜对了年份波特,但是把第二款LBV误判成了Ruby,现在想想真不应该,颜色差很多啊。理论考试的必答题是葡萄园中的水管理,对于葡萄酒背景来说不算难,但是我还是忘掉了Vinho Verde这种涝地的反面教材。选答题我写的是不同加强酒酿造工艺对风格的影响,我觉得这道题回答的还不错,但可惜的是也漏下了很有特点的澳洲Rutherglen。
参加完考试,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收获?
其实考试并不是很难,基础打好了,心态摆正就可以。盲品的结果当然是正确与否的直接判定,但是推断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有理有据的推理过程和错误的结果其实是好过缺乏条理的推理和正确的盲品结果。黑皮诺也是这次我的一个惨痛的教训,没想到自己会在擅长熟悉的品种上栽跟头。现在想想,其实黑皮诺的工艺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用不用桶、去不去梗、是不是使用了冷浸渍、有没有采用自然动力法都是很好的议题。当时在时间压力下,逆推考官的思路,导致了很大的失误,所以在盲品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从酒杯中找答案回答相应的问题。
考试过程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和大家分享的。
参加考试的50个左右的考生在十几个国家,大家平时也大多在网上沟通,见了面不免相互调侃几句,所以考试的氛围还算轻松。盲品考试前倒酒的环节,考生自己倒好3-12号酒,然后大家被要求离开考场,由考官给大家倒1-2号。 这个时候其实大家都已经猜出来1、2号应该是起泡酒,通过颜色和倒酒时闻到的香气猜出来3-6是白葡萄酒,7-10很可能是黑皮诺,11-12是加强酒。
你如何看待这个考试,对你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今年是我学习葡萄酒的第十年,从葡萄酒工程的大一新生一步步走到MW考场,回望来路觉得感慨万千。大学刚入学的时候觉得葡萄酒大师们就是需要顶礼膜拜的神。
大学毕业的份工作,很幸运的进入了当时有四位MW的佳士得名酒部,特别是跟我当时的直线老板Charles Curtis MW和勃艮第权威Anthony Hanson MW学到了很多。在他们两人的鼓励下,我终决定挑战这一考试。一开始的动机也有很大的功利性成分在里面,但是后来我也意识到家庭、生活甚至是喝酒带来的纯粹的乐趣,都是同样值得追求的。如果现在问我为甚么要参加考试,答案就像George Mallory回答为什么要攀登珠穆朗玛峰,because it’s here。
非常感谢张翛翰接受采访,带来这些难得的分享,同时祝福他未来的“葡萄酒王子”或者“葡萄酒公主”。